
一、基本情况
学校依傍于凤凰山麓、湟水河畔,坐落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,是一所省属一类示范高中。前身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普通教育中心及所属三所中小学。自1959年开始办学以来,历经64个春秋,先后在甘肃省刘家峡、八盘峡、盐锅峡、兰州市,青海省龙羊峡、李家峡,西宁市创办了基础教育。2006年5月整体移交青海师范大学,命名为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,2020年3月经青海省教育厅批准,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中学。
学校现有中学部、小学部两个校区,54个教学班,其中小学部15个、初中部18个、高中部21个。全校共有学生3075人,其中小学部885人、中学部3075人;教职工在编191人,临聘23人。省级骨干教师1名,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,市级教学能手2名,市级教学骨干2名,市级教学新秀4名;高级教师52人;教育硕士54人,在读博士2人。
中学部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东路69号,占地面积48亩,建筑面积1.9万平方米;小学部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东路33号团结桥附近,占地面积约20亩,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。中学部由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图书楼、行政楼、体育馆及食堂等主体建筑组成。教学专用功能室51间,有独具特色的陶艺、机器人、3D打印、精品录播、云教学、厨艺教室,心理咨询室,室内篮球馆、乒乓球室、体能测试室,师生食堂,校史馆。校园网络无线全覆盖,启用听评课系统平台、智慧校园教学管理平台和微信企业号。中心花园、黄河文化景观、艺术长廊等系列景观成为师生休闲的最佳选择。学校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绿色化、数字化、智慧化幸福校园。
二、办学特色
学校坚持“自强不息,追求卓越”的办学精神,本着“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”的办学理念,秉承“质量立校、教研强校、特色兴校”的办学思想,遵循“办好每一个学段,教好每一个学生,发展好每一位教师”的办学宗旨,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,培养学生核心素养,关注每一个学生,让学生快乐学习、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、发挥个性、突出特长、幸福生活;积极进行课程改革,倡导导学案课堂教学,编写校本教程,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,大胆进行教改实验,体育、音乐学科率先在部分年级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探索,选课走班,实施模块化教学。积极打造社团文化、年级文化、班级文化,全面育人成果显著,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教育教学文化活动平台。结合重大节日,举办二附中特色活动,通过军训、运动会、远足、经典诵读、体育节、艺术节、科技节、读书月、成长仪式、青春仪式、成人仪式、元旦环城赛等系列活动,展示学子风采,丰富校园文化,特色育人满园春。精业奉献,笃志笃行。
学校相继被授予:全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实验基地、“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”、青海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、青海省三八红旗集体、青海省五四红旗团支部、西宁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优秀学校、第二批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、师德师风及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及教学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、青少年儿童声乐优秀组织奖、法律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多个荣誉称号。三次被评为西宁市文明单位、西宁市“文明校园”、省级“书香校园”、省级“绿色校园”、省级“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”
精业奉献,笃志笃行。随着新高考大幕的拉开,附属第二实验中学必将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璀璨的光彩。